秋分 | 漏钟仍夜浅,时节欲秋分
诗云: “琴弹南吕调,风色已高清。云散飘颻影,雷收振怒声。乾坤能静肃,寒暑喜均平。忽见新来雁,人心敢不惊?”
七月流火,西风悄至,我们也迎来了第十六个节气“秋分”。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,各地昼夜等长。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说,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“祭月节”而来。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秋分的“分”,实际上就是半的意思。过去把秋季分成孟秋、仲秋和季秋三部分,秋分正处仲秋,所谓平分秋色是也。
秋分古有三侯,分别是:“一候雷始收声,二候蛰虫坯户,三候水始涸。”
一侯雷始收声,在古代,雷代表阳气,雷始收声象征着阳气逐渐衰退,阴气逐渐增多,体现在季节变化上就是温度逐渐降低,日照也随之减少,秋分自然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一点。二侯蛰虫坯户,秋意渐浓,蚊虫也随之渐少,有的小虫也钻入土中,挖出洞穴,抵御秋寒。三侯水始干涸,秋分之后,降水逐渐减少,北方气候趋于干燥少雨,树木也逐渐凋零。
在古代,二分二至作为重要的节气,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。早在周朝的时候,就有“春分祭日,夏至祭地,秋分祭月,冬至祭天”的习俗。我们今天熟知的中秋节,实际上最早就是由秋分的祭月节发展而来的。在今天的北京,还有日坛、月坛、天坛、地坛等公园,就是明清时期帝王们举行祭祀的场所。
秋分随之即到,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。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,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,名曰“秋牛图”。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,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,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,见啥说啥,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。言词虽随口而出,却句句有韵动听。俗称“说秋”,说秋人便叫“秋官”。
秋分前后寒意渐浓,在欣赏美景,品尝时鲜的时候,也要注意保暖,避免着凉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后删除
编辑:刘彦岑
推送:孔德欣